• 杨泽波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摘要:“心外无物”的“物”除指“行为物”之外,还指“存在物”。前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践行,意义明确;后者指良知创生的道德存有,争议较多。良知之所以能够创生“存在物”,是因为良知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地万物,将天地万物笼罩在自己的视野之下,赋予其道德的价值和意义。这方面的内容即为道德存有论。道德存有论是宋代之后儒学逐渐发展出的一条辅线,阳明的努力极大地充实了这一路线,奠定了儒学以道德践行为主...

    时间:2024-10-21
  • 杨国荣礼的哲学意义基于 荀子 礼论的考察

    摘要:荀子《礼论》涉及礼的方方面面 。从总体上看,礼在社会领域中展现了其规范意义。就礼的起源而言,礼首先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为指向,在此前提下,礼又具有社会层面区分等级尊卑的作用。以礼分之,体现了礼的度量分界功能。礼既指向社会秩序的建构,也涉及人的生存,所谓“养人之欲”便表明了这一点,后者同时体现了礼与人的存在的关联。由此出发,荀子对礼的功能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作为普遍的规范,礼既有自身的根据...

    时间:2024-10-21
  • 杨国荣何为儒学儒学的内核及其多重向度

    摘要:儒学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作为儒学的思想内核,“仁”和“礼”构成了儒学之为儒学的根本,并使儒学区别于历史上的其他学派。在儒学之中,“仁”和“礼”的统一既体现于儒家自身的整个思想系统之中,又展现于人之存在的各个领域,后者包括精神世界、社会领域以及天人之际。精神世界体现的是人的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安顿,以及精神的提升,其具体展开涉及宗教性、伦理性维度,以及具有综合意义的精神境界...

    时间:2024-10-21
  • 李春颖在中国哲学史书写中探寻中国哲学

    哲学、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三者关系可以描摹出一幅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图景。以“哲学”“中国哲学”这样的现代学科划分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仅有100来年,始自1898年京师大学堂设立,1906年王国维倡导开设哲学学科并设定以“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为主的课程体系。当时,王国维主要使用从日本引入的哲学思想,而日本使用的则是明治维新之后引入的西方学科体系...

    时间:2024-10-21
  • 方勇七论新子学

    自2012年以来,笔者就“新子学”理念已有六次专文论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子学与经学、儒学、哲学的关系是讨论子学时绕不开的话题,它关系到子学自身的定位与核心特质,也关系到子学研究应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对中外文明交流的新局面。学界关于“新子学”的讨论也大多覆盖到了上述话题,此次我们将从“孟学史”这一个案切入,来深入剖析相关问题,在经学、哲学等研究范式的对照中...

    时间:2024-10-21
  • 数字文化产品破圈 呼唤人才培养破题

    国庆期间,一批数字文化作品闪亮登台,接连引爆文旅市场。运用数字技术,《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还原了古蜀文明的奇境,《延安十三年》大型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带给游客全新的红色文化体验,大型史诗文旅演艺《徽秀》为观众带来徽州文化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多家博物馆文博联动电影《只此青绿》邀请观众同作“展卷人”。数字文化产品的破圈不断为数字文化产业市场的繁荣增添动力。 随着数字文化破圈作品的竞相涌现...

    时间:2024-10-21
  • 把廉洁文化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说文解字》中说:“泉,水源也。”泉因其洁净,常被视作清雅高洁、坚守自持的象征。在“泉城”济南五龙潭公园西北隅,濂泉静卧于此。濂泉是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濂”字合“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之意,偏旁部首三点水则不免让人联想到明代廉吏薛瑄所著《从政录》中廉洁的三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尚名节而不苟取,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也因为这多重意蕴,濂泉成为济南市廉政教育中的一处地标。...

    时间:2024-10-21
  • 恭王府博物馆携手清华美院共同呈现中国范式

    “中国范式——生活·艺术·时代”开幕式9日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展览借助恭王府的历史建筑,以场景化方式,综合呈现一批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艺术与设计作品。 展览现场。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该展“中国范式”的提出,是从审美角度出发,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来显现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标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范式”一直存在,并影响了世界。但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这一范式如何继续发挥作用?如何与当代的生活关联...

    时间:2024-10-21
  • 张立文 温海明走向和合学之路张立文先生访谈录

    编者按:口述成史,别辟蹊径。2023 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推出“ 尼山文库· 儒学学者口述史” 项目,积极探求儒学学者个人的思想学术如何与社会变迁相交融、与时代发展相并行,以建立独具特色的儒学研究口述史文献库。2023 年,“ 尼山文库· 儒学学者口述史” 项目组温海明教授对我国著名哲学家...

    时间:2024-10-21
  • 张溢木传统道德典范教育的哲学意蕴

    传统道德典范教育,聚焦人性论、人道论和人格论的有序铺展,落脚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的系统推进,崇尚道德理想、讲求道德境界和完善道德人格,凸显中华民族共同道德情感和道德心理倾向,是儒释道法等百家皆重的文明传承方式,在中华传统道德观念演进谱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时间:2024-10-21